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(记者郑明达)“十三五”期间,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从总体布局的“大写意”,步入精谨细腻的“工笔画”阶段。截至目前,中国已同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文件,共同开展了超过2000个合作项目,合作不断走深走实,成果超出预期。

通过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,黑山共和国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,老挝由“陆锁国”变成“陆联国”的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……一个个合作项目,让“一带一路”从愿景转化为现实,从倡议转化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。

今年前6个月,中欧班列运输进出口货物同比增长30.9%,成为稳定国际供应链的“钢铁驼队”;今年前8个月,中国企业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8亿美元,同比增长31.5%;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匈塞铁路、中孟帕德玛大桥、中老铁路曼迈一号隧道等基建项目成功实现抗疫复工两不误……“一带一路”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康之路、合作之路、发展之路,为全球复苏注入关键力量、提供重要出路。

在一项项合作成果背后,是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,着眼政策沟通、设施联通、贸易畅通、资金融通、民心相通,同各方不断寻求合作“最大公约数”的真诚意愿和坚实行动。

“十三五”期间,中国成功举办两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。2017年5月的首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,形成5大类、76大项、279项具体成果,在不到两年时间里,这些成果全部得到落实。2019年4月的第二届论坛,又形成包含6大类283项的务实成果清单,成为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迈向“工笔画”的重要里程碑。

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-🔥威斯尼斯人229教授王义桅认为,进入“工笔画”阶段,意味着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各方面工作将更细致、更深入、更扎实,将更多惠及各国民生发展,注重并加强各国政策、规则和标准的“软联通”。

面对世界范围内的风险和挑战,中国正同各方一道努力,把“一带一路”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、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、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、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。